咨询电话:13923158716
水稻育秧,科学管理很关键

作者:admin  时间:2020-07-28 16:56  人气:

 

水稻育秧看似简单,但真正能育出不散盘、高矮适宜、健壮的秧苗确实不简单。结合今年水稻育秧环节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对大家的育秧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下面我将按照水稻育秧的顺序为大家作如下总结:

第一,合理选择播种密度。

播种密度没有一个绝对数值,各地区每个人的习惯不一样、品种不同都会存在一定差异。相对华南地区而言,杂交稻3.5斤/亩,常规稻5—6斤/亩是大多数人的选择。部分人认为种子播的少容易导致散盘、漏插等现象,所以会加大播种量,我们认为这是不可取的。

加大播种量不仅会增加成本,也会导致秧苗的密度过大,秧苗生长空间不足,会出现彼此争水、争肥,最终导致秧苗瘦弱,分蘖不足,抗性差,极易诱发如立枯病等病害,所以并非多多益善。

第二,底土、盖土厚度适宜,减少浪费。

部分农户在秧苗破土后的两三天会发现秧苗将一整块盖土顶起来了,担心影响秧苗生长,只能敲散这层“盖子”或者是用水冲散它,比较麻烦,看着揪心。底土过薄,会导致秧盘中储存的水分、养分不足,秧苗根系会下扎,穿透秧盘扎进秧床中,从而出现“大小苗”、“高矮苗”的现象。

秧盘的深度大约2.5公分,我们建议底土稍厚,达到深度2/3为宜,盖土不漏种子就可以了,不必将秧盘完全填满,盖好盖土后,整体厚度在2.2-2.3公分就可以了。只要盖土厚度适宜,是不会出现“顶土”现象的。

  

第三,堆码暗化催芽。

部分农户因为条件不够,在播种后直接铺盘了,相对而言,经过对堆码催芽的秧苗受外界的影响更少,出苗会更加整齐、健壮,芽率更高,其根系也会更加发达,利于秧期管理。

未进行堆码暗化的秧苗容易受到外界如气温、湿度、蒸发量等变化的影响,多个因素叠加,容易对芽率、整齐度造成影响。若是蒸发量过大,人工浇水干预也会导致部分种子位移,从而导致秧苗分布不均匀。

第四,铺盘秧床一定要平整,育秧大棚要通风。

目前通行的无论是水田铺盘还是旱地铺盘,早稻或中晚稻,秧床一定要平整,一则方便管理,二来如果是水田漫灌,秧床高低不平也容易导致秧苗获得的水分不够均匀、秧盘中的水分蒸发量不一致,从而导致秧苗高矮不一,且部分秧苗因水分管理不到位导致盘根不好。

秧床的通风条件一定要好,大多数人选择大棚育秧。在大棚内秧苗刚摆盘的几天内不用担心雨水冲散秧盘中的种子,但也不能因此忽视了育秧棚内的排风、排湿工作。无论是早稻还是中晚稻,大棚育秧、小拱棚保温育秧一定要择机通风排湿,否则极易发生大面积病害,这一点早稻小拱棚育秧过程中十分常见。

第五,做好水分、水肥管理。

铺盘后勤观察,保持秧盘内的基质湿润即可,切忌长时间泡水、缺水,泡水、缺水时间过长,或多次反复发生会导致秧苗根系受到胁迫,影响根系发育。这两种极端情况也会导致育秧环境湿度过大,诱发病害。

插秧前的四到五天,即可开始逐步控水,减少浇水量,进行炼苗。保持秧盘内的基质呈“见干见湿”状态,可进一步促进秧苗根系发育。

  

我们还是一如既往的主张水稻育秧过程中保持低肥或不加肥状态。因为很多农户育秧失败就是在加肥环节,如有不慎极易造成损失,同时灌溉水中或多或少都会含有一定养分,在漫灌环节也可得到补充。在不加肥情况下所育秧苗往往在中后期会出现微黄的情况,一般插秧后三、四天即可返青,或者在插秧前三、四天喷施一次平衡型或者高磷钾型的水溶肥亦可得到有效缓解。

                                   

               

第六,保持充足的光照。

我们在下乡服务时发现少数农户会拉上遮光网以期降低育秧大棚里的温度、减少浇水量,其实这是不可取的,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秧苗因光照不足而徒长。瘦弱的秧苗,抗性差,在高湿环境下容易发病,且容易散盘,不利于后期卷秧。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这次为大家分享的水稻育秧管理经验,希望能帮到大家。
 


Copyright © 广州市生升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Add: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花卉博览园内   电话/Tel:13923158716    粤ICP备15032636号-1